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高考601分,她为什么选择殡葬专业?
最新动态
高考601分,她为什么选择殡葬专业?
2024-12-25
44
近日
殡葬专业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在民政职业大学2024级新生中,来自浙江金华的陈雪彤以601分的高考成绩位居第一。
她选择这所今年刚升格为职业本科高校的殡葬专业就读——这也是
我国殡葬行业首个职业本科专业。
据了解,今年民政职业大学殡葬专业本科总共招生150人,
殡葬专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高20分到30分。
“好就业”也是陈雪彤选择殡葬专业的主要原因。经过一番网上检索,她和家人一致认为殡葬专业的就业前景广,并最终选择了这所位于北京的新设职业本科高校。
殡葬行业人才缺口巨大
民政部《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605个,其中殡仪馆1788个,殡葬管理机构782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837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9.1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8万人,火化炉7713台。
记者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殡葬”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发现,截至今年1月,全国1547所高职院校中,培养殡葬行业人才的只有9所。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专业,但背后面对的是一个“大民生”行业。
作为民政部的直属院校,民政职业大学曾在全国展开相关调研,调研中大多数殡葬服务单位都表示
“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陵园服务与管理教研室主任翟媛媛认为,殡葬行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专业,相比其他行业,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小,同时收入稳定,这也是很多新生报考的原因之一。
“殡葬专业的意义不仅是培养殡葬服务的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传播生命文化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生死观,让大家重新定义和认识殡葬行业,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逝有所安’。”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副院长徐晓玲说。
殡葬专业专科和本科
区别在“管理”
“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专科着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技能;对于本科来说,学校希望学生在掌握相应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具备从事殡葬行业前端的研发、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能够推动引领行业发展。”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教学工作负责人张丽丽说,具体到专业教学方面,
专科的教学偏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科则会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管理型人才。
随着殡葬本科新生入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校生命文化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技术教研室专职教师牛伟静在与其他教师交谈中发现,本科生的求知欲更强,他们会在课下主动拉着老师提问,也会与老师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国外殡葬文化。
“这也推动老师在备课时主动去网上查资料,准备更多的课外拓展知识。”牛伟静说。
在培养生死观之前,也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为此,该校生命文化学院创建了
全国高校首个生死体验中心
,其中有一间特殊的实训室——生死体验厅。
粉色的床单、欧式的半折扇窗帘、室外一望无际的田野,在这样的房间中套上体验仪器,感受前胸后背慢慢合拢的窒息感,或坐在分娩体验仪器前感受生孩子时的痛苦……体验过程中有的学生大喊大叫,有的学生一言不发,相同的是,
在体验过后,学生对生死多了一份尊重。
殡葬专业
面临着社会偏见的挑战
逄琳的高考分数比当地一本线高了20分。在选择殡葬专业时,逄琳也曾陷入迷茫。
逄琳的爸爸很支持她,但是逄琳的妈妈非常反对,甚至想让她复读,在逄琳妈妈看来,生死是很“忌讳”的话题,更别提进入这一行业了。
逄琳的朋友们也劝她复读,他们认为选择殡葬专业意味着社会偏见,谈恋爱结婚选择性低。
“亲戚知道我学了这个专业之后,给我递红包的手都是抖的。”逄琳想起那一幕就笑得停不下来。
在牛伟静看来,
让公众改变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殡葬教育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生死观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随着这一批殡葬本科新生入学,也为殡葬专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提出了一些有关殡葬的奇思妙想和个性化需求。
在逄琳的设想中,葬礼是私人定制的,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一定要给自己办一场葬礼”。
作为一个资深的“二次元”爱好者,逄琳希望自己葬礼的棺材上,有很多自己喜欢的挂件“吧唧”、手办,这些都由她亲手布置。葬礼的主题则是自己喜欢的动漫,“也不一定非要‘二次元’,希望是个性化定制”。
“这一批入学的本科生年龄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很多学生确实不满足于传统的告别仪式,我相信个性化告别仪式的趋势出现后,未来也会越来越受欢迎。”牛伟静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