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期间
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重点工作,一起了解
以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为牵引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坚持投资于人,适应产业变革和新技术发展需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技能照亮前程”等培训行动,开展大规模培训。
“十四五”期间
累计超42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以就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养成为核心,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技工教育办学体系,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以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为重点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构建产业、教学、评价
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
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实施技能强企行动为抓手,打造“产教评”培训模式,核心就是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培训评价机构,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产业需求紧密融合,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技能标准就跟进到哪里,培训内容就拓展到哪里”,努力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大力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输送技能人才。
以推行“新八级工”制度为抓手
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针对技能人才上升空间受限的问题,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原有“五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延伸拓展为“新八级工”制度,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鼓励“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十四五”以来
累计有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其中不少人拿到的工资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差不多。
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以开展技能人才表彰激励为引领
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
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十四五”期间共选树6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588名全国技术能手。
焊接行业的领军人才艾爱国被授予“七一勋章”,桥吊专家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持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一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成就精彩人生。
来源:人社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