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重磅!南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服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十条措施”出台
最新动态
重磅!南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服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十条措施”出台
2025-07-092

AI技能夜校、AI技能竞赛、AI人才之家……

南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

服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十条措施”出台

10项举措服务AI产业创新发展

图片
图片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7月2日,南宁市人社局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服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为南宁市加快建设南A中心、构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赋能助力。

图片
图片

▲南A中心展示中心(当代广西网 记者 张友豪 摄)


厚植沃土

 拓展形式多样的AI人才培养途径 

“十条措施”支持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对AI技能人才的培养。针对南宁市人工智能训练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技能人才需求,联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技能培训,推动建立南宁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联盟,促进产教融合及产业人才的交流和培养,增强一线“数智工匠”人才供给。同时,在南宁市创新开设全区首个公益性“技能夜校”,建立“群众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接单”模式,推出DeepSeek等智能办公软件实操课程,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和就业创业。

图片

▲2025年6月16日晚,南宁“技能夜校”首期课程,AI人工智能公益课上课现场(江畅 摄)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将举办南宁市首届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作用,建立人工智能行业“技能比武”人才成长舞台,优胜者将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奖励。此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申报建设南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南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培育平台项目,按规定给予补助资金支持,助力加快构建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筑巢引凤

 打造开放活力的AI人才生态环境 

构筑人才交流服务载体,持续优化南宁市AI人才成长创业生态。遴选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高等院校或行业协会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南宁人才之家”,构建多元化、专业化、便利化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交流和服务载体,为行业人才思想碰撞、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技术对接等搭建平台,促进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增强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图片

▲6月26日,南宁市首个“南宁人才之家”在润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为广西首个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之家”

在引导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来邕留邕创业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AI+”跨界应用的优质创业项目,获奖项目将获得全方位孵化支持,引入并培育培优南宁市人工智能创业市场主体。此外,积极发挥南宁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政策优势,聚焦引进人工智能领域海外优秀团队和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一站式专业服务。同时,用好用活高层次人才“同行举荐”机制,对成果显著的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开通人才认定绿色通道。



精准护航

 健全精准全面的企业用人保障机制 

在服务保障AI企业方面,拓宽企业人才选拔渠道,形成“见习—留用”的用人机制。鼓励重点企业等单位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申请认定为就业见习单位,积极开发人工智能领域各类就业见习岗位,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单位,按规定发放就业见习补贴。

图片

▲2025年“火热青春·就在南宁”高校毕业生春季双选会现场

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深入开展用工方面的个性化服务,适时举办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专场招聘会,“一企一策”针对性帮助企业匹配用工。同时,面向企业建立“线上线下”服务矩阵,讲好社会保险、人才激励、用工服务等人社全方位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主动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目前,部分措施已先行先试并形成良好社会效应,如“技能夜校”公益课堂在市民群众中掀起“抢课”学习人工智能课程热潮,已开展包括AI人工智能领域在内的培训课程231193人次并组建了广西首个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之家”,获《人民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真正实现“少花钱、多办实事”。

图片

南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

服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十条措施

一、培育壮大人工智能领域“数智工匠”队伍

聚焦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人工智能算法测试员等技能人才需求,联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增强一线“数智工匠”人才供给。发挥驻邕院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培育,健全培训课程体系,开发相关专项职业能力项目,加大相关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技能培训。成立南宁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联盟,促进产教融合及产业人才的交流和培养。

二、广泛开设人工智能主题“技能夜校”公益课堂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DeepSeek等智能办公软件实操培训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南宁“技能夜校”公益课堂(人工智能领域)培训,引导社会大众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和就业创业。创新撬动社会培训机构资源,建立“群众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机构)接单”服务模式,积极面向市民和培训机构分别征集技能学习需求和课程供给资源,为市民群众提供人工智能相关免费学习课程,打造“随时学、就近学、灵活学”的人工智能公益培训平台。

三、组织举办人工智能行业“技能比武”职业竞赛

紧密结合首府南宁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联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等,举办南宁市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应用技能全国邀请赛,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作用,建立人工智能行业“技能比武”人才成长舞台。围绕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人工智能算法测试服务机器人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体开发等进行赛项设置,为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优秀参赛者(团队)颁发奖励。

四、培育建设人工智能领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建设南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南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培育项目,助力加快构建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高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经评审认定的南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南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按规定给予补助资金支持

五、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南宁人才之家”

“政府搭台、企业主导、资源共享”服务模式,遴选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高等院校或行业协会建设我市人工智能领域“南宁人才之家”。依托企业、院校或行业协会的自有场地和服务能力,构建多元化、专业化、便利化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交流和服务载体,为行业人才思想碰撞、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技术对接等搭建平台,促进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增强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六、组织举办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大赛

联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等,在南宁市创业大赛中设置专门赛道,或专题举办南宁市人工智能应用创业大赛或全国邀请赛,发挥以赛促创、以创促投、以投促就作用,建立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创新创业”舞台。大赛将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AI+”跨界应用的优质创业项目,通过整合导师、技术、资本及市场资源,打造集创新比拼项目展示人才交流资源对接投资孵化于一体的竞赛平台,为获奖项目提供全方位孵化支持,引入并培育培优南宁市人工智能创业市场主体。

七、引导支持人工智能领域海外人才来邕留邕创业

发挥南宁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位于南A中心核心区的政策优势,聚焦引进人工智能领域海外优秀团队和人才,提供就业创业、人才服务、科研创新等政策支持和一站式专业服务,力争将南宁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打造成为中国海外留学人才来桂就业创业首选地、外国在华留学人员在桂就业创业首选地、海外留学人员面向东盟就业创业首选地。用好用活高层次人才“同行举荐”机制,对技术赋能硬核基础、带动产业生态创新、成果转化效益明显的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开通人才认定绿色通道。

八、全力保障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深入实施人社领域服务实体经济行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链主企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需求,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深入开展专场招聘、校企合作、劳务对接等个性化服务,适时举办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专场招聘会,“一企一策”针对性帮助企业匹配用工。

九、引导申请认定人工智能领域就业见习单位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申请认定为就业见习单位,积极开发人工智能领域各类就业见习岗位,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单位,按规定发放就业见习补贴

十、优先针对人工智能企业强化人社政策线上线下服务

通过上门走访纾困解难政策宣讲等多种方式,面向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聚焦落实就业创业、社会保险、职业培训、职称评审、人才激励、用工服务以及劳动权益保障等人社全方位政策,推动人社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主动服务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