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广西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改革(第二批)动员部署会议暨现场交流活动在南宁开展。
会议现场。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会议指出,2024年以来,广西连续两年将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聚焦住院护理领域的服务、技能、收费、管理等难题,选取15家医疗机构(第一批)先行先试,筹措就业补助资金1500万元专门用于医疗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深化医疗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不额外增加住院者经济负担、不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不降低医疗护理从业人员收入“三条底线”,有效破解护理难、护理贵民生难题,取得了“三增二减”的阶段性成效。
“三增”即:一是纳入规范管理的医疗护理员大幅增长。15家试点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由过去的1666人增至3527人,增长112%,就业容量日益增大;二是持有医疗护理员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人员大幅增加。由过去的917人增至3476人,增长279%,告别了无统一职业技能证书的“护工”历史,职业认同感荣誉感显著增强;三是住院者、医疗护理员、医疗机构满意度大幅增高。对住院者而言,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平均增至97%。
“二减”即:一是住院医疗护理费逐步减少。大力推行“一对多”“二对多”和班组制住院照护服务,对比过去“私陪”“一对一”服务,住院者医疗护理费平均下降约30%,更多患者愿意请、请得起医疗护理员;二是住院者投诉逐步减少。厘清了护患关系,陪护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畅通投诉渠道,12345热线等平台收到医疗护理相关的投诉下降38%。
会上,与会人员观看广西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改革(第一批)纪实宣传片。首批获得5星级(金牌)医疗护理员代表获颁证书。住院者代表、住院者家属代表、医疗护理员代表依次发言,陪护服务机构代表、培训和评价机构代表、试点医疗机构代表、设区市代表作经验介绍。
首批获得5星级(金牌)医疗护理员代表获颁证书。摄影 林姗婷
“我从事护理工作11年了,以前做‘私陪’不仅工作不稳定,有时候照顾患者的时候还会出现摩擦,经过半年左右的职业技能培训之后,我成为了一名五星级护理员,不仅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了,而且自己收入也得到了提升。最让我自豪的,是这份工作带来的被尊重。过去家属总挑刺,现在夸我们‘专业’‘贴心’。”医疗护理员刘德友说。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实地体验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全流程、一条龙工作模式,观摩试点成果集中展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智能适老化设备展示。摄影 林姗婷
“今年广西共有286家医疗机构实施第二批的改革,包括去年15家试点医疗机构的话,目前全区共有301家医疗机构实施改革。我们今年力争全年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实现3万名医疗护理员持证(健康证、职业技能证书)上岗,争取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平均医疗护理费得到有效下降,助力健康广西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李岳峰说。
据了解,广西将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安排1.085亿元,推动今年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改革提质扩面覆盖面达到60%以上,其中自治区级和市级医疗机构覆盖100%,县级医疗机构覆盖50%,有效破解“一老一小”陪护难题,走出一条广西医疗护理服务业人力资源有效供给、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提升的新路子,打造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广西样板”。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